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導演的話:關於棉棉和大姊淑宜

大姊 淑宜 / 張棉棉飾:爸,你要幫我擦頭髮擦到甚麼時候?
父親 / 邱安忱飾  :擦到妳畢業、擦到妳結婚、擦到妳生小孩……
(劇中台詞) 



編導王靖惇的話:
擦頭髮,其實是一件很親密的事。丈夫幫妻子、父親幫女兒擦頭髮,擦頭髮其實有很多學問,但若一個人願意耐心幫別人擦頭髮,而另一個人也願意慢慢花時間享受這個服務,那麼這兩個人之間肯定有甚麼奇妙的情愫。(當然不是指髮廊那種付錢享受服務的關係……他們會用吹的)。頭髮擦太小力,擦不乾;頭髮擦太大力,可能會不舒服,從擦頭髮這件事就可以看出父親和女兒之間的關係是否和睦。從大學時就看棉棉演過好幾齣戲(我是她的紛絲無誤),她在台上總是溫柔而堅定,小小的身體裡蘊含著很多能量和潛台詞,將遊走在父親回憶和幻想間的大姊,詮釋得恰如其分。(附帶一提,跟她排戲真的很痛苦又很爽,因為私底下的她太好笑了,我笑穴又多……每次排戲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享受著如此的被虐……)

導演的話:關於詩淳和母親

母親 / 王詩淳飾:
我當初怎麼不把你們的學費拿來當壁紙貼,那些鈔票這樣貼起來搞不好還有一些美感,幫你們付學費好像是通通拿去焚化爐燒,沒甚麼路用就算了還汙染空氣。 
 (劇中台詞)



編導王靖惇的話: 
對於母親的形象,靈感倒不是來自於自己的母親(家母走的是賢淑端莊路線),而是來自於小時候住在「類眷村」那條狹窄的巷弄裡,那些說起話來鏗鏘有力的媽媽們。她們有很多愛,但她們的愛不是甜言蜜語、溫柔呵護,而是語帶髒話、打罵連連,用不雅的字眼說我愛你,用藤條來表示我心疼你。這總是讓我把她們跟某種類型的男性形象連結在一起,即便媽媽們其實也有一顆少女心……很衝突乃至荒謬,但很酷。詩淳最特別的地方是,她總是讓人有一種很tough的感覺,但有時跟她聊天她也會不自覺流露出綺麗的少女心……於是我想,哇!這不就那些媽媽們的少女時代!終究促成這次詩淳的超齡演出,也帶給母親截然不同的新火花。

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聯合新聞網:動見体「屋簷下」 探討親情糾葛

2011.10.21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
李晏如 採訪報導


在潺潺的水流聲中,動見体劇團新作「屋簷下」開始於一間臨時搭建的組合屋。組合屋破洞之處,映現一張老舊的全家福照。唯一背對鏡頭的母親,在想什麼呢?

72年次的王靖惇,是編劇紀蔚然的台大弟子。曾編導過多部劇場作品的他,去年注意到喧騰一時的社會事件:男子王敬熙,因不忍愛妻長久遭受帕金森氏症折磨,痛下殺手將其「安樂死」。王靖惇於是決定寫一齣關於現代人與原生家庭之間的愛與糾葛的寫實戲,探討那些以愛之名而發生的親情傷痛。

yam蕃薯藤新聞:動見体劇團《屋簷下》──以愛為名,是否就能控制一切?

原文連結:http://history.n.yam.com/yam/arts/201110/20111017610336.html
2011-10-17 yam 蕃薯藤新聞
詹慧君 採訪報導

隨著水滴聲,我們進入了一個漏水的組合屋,母親進進出出的張羅著晚餐,就如同我們印象中,一般傳統家庭辛勤的媽媽,在寫實的場景中,原本猜想會看到一齣四平八穩,或許略帶些感傷懷舊色調的演出。

很快地,望向窗外遠方的父親,與一個會說話的娃娃對話,立刻就粉碎了觀眾原本的想像。父親一遍遍重覆著與娃娃的對話,為寫實的場景中帶來一股奇異詭譎的氛圍。故事開始在住在這個組合屋裡的一家人的某個中秋節,不,應該開始得更早,開始於這家人成為一家人的時候,開始於所有的愛與無法擺脫的羈絆產生的那一刻。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動見体2011《屋簷下》表演藝術評論台_by 謝東寧

寫實的裂縫《屋簷下》

文/謝東寧
原文出處/ 表演藝術評論台

劇作家的匱乏,大概是台灣戲劇界的最大隱憂,沒有足夠的劇作家,書寫屬於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情感與歷史,那麼劇場永遠只能是「隔岸」的想像與模仿。特別是新生代劇場創作者──方便精彩的外國翻譯劇本、電視卡漫的異想世界、或者是中產生活的虛華想像,作品忽略了創作者真實的過去背景與當下現實,劇場害怕連結的,反而是廣大人民生活的真實,導致來看戲的觀眾也永遠受限於特定的族群。

動見体2011《屋簷下》_表演藝術評論台by 雷煦光

寫實美學向度下的劇本佳構《屋簷下》

文 / 雷煦光
原文出處 /表演藝術評論台

在一個中秋節的夜晚,老父堅持家人都得回家團圓才開動晚餐,在這個平淡的日常時刻,戲劇開始。在劇本結構方面,《屋簷下》是一部工整的戲劇文本,符合「懸疑、危機、衝突、懸解」等等的基本理論架構:平淡的中秋節晚餐前夕、看似普通的兩老對話,鋪陳出「等待」的懸疑氣氛。我們大約知道老夫妻日常相依為命,中秋團圓夜正等著三位子女返家圍爐,而在這樣的日常之中,透過失智老人對廉價人聲洋娃娃的愛戀、以及老妻的某種欲言又止,加上場面調度方面透過重複播放洋娃娃的機械人聲、特意放大洋娃娃(實際上代表淑儀)的詭異感以及老妻對失智老人依戀洋娃娃這件事的煩忿,再再鋪陳出一種迥異於日常的懸疑氣氛。這個懸疑的鋪陳襯托在不時飄過的喪亡意味的黑衣人(淑儀和台生),指涉的意味就更明顯了,當然,也就涉及到了場面調度上「詮釋與過多詮釋」的不穩定狀態,不過這無傷大雅,稍候論及。

動見体2011《屋簷下》觀後分享_by于善祿老師

文 / 于善祿
原文出處 / LULUSHARP

該劇的導演王靖惇和動見体行政兩次到我不同的課堂做校園行銷推廣時,靖惇都提到了他和他父親的故事──每天都要打電話回家,有一次忘了,幾乎搞得天翻地覆(詳細說法,可參考節目單上導演的話〈那條我與家人之間的線〉),這個故事引來課堂學生的驚呼,因為大部分人都覺得這個甜蜜的負擔似乎有點沉重,而在靖惇創作此劇本時,這件事也經常出現在他腦海。

動見体2011《屋簷下》觀後分享_by觀眾黃先生

文 / 黃先生
原文出處 / makespeare的網路日誌

這齣戲,主題沉重但筆調恢諧,角色鮮明且立論明確,
在捷運駛過的真實背景音烘托之下,
我看見了編導想敘說的這樣一個平實卻又複雜的五口之家。
   
家,看似最溫暖最讓人安心的地方,
卻也可能是我們一輩子說最多謊的地方,
原因無他,只是"不想讓他/她擔心"
其中,"/"往往是父母,因為父母的盼望是子女的壓力,
父母無私的愛,常讓子女不知該如何回報,
似乎唯一能做的就是快點長大快點獨立,不再讓父母擔心,
於是,善意的謊言一句句冒出,一句句堆疊,
親子關係也因此越拉越遠。
   

動見体2011《屋簷下》觀後分享_by JimmyBlanca

文/JimmyBlanca


「咦?怎麼會在竹圍演出?」這是我當初在售票系統上看到這檔戲時所冒出的問號。感覺動見体是個偏現代的劇團,和充滿野性原始氛圍的竹圍搭不上。後來才知道,動見体其實是皇冠小劇場暫時歇業的受災戶。(OS: 是說皇冠啥時要重新開幕呀,我好想念唷!) 不過,《屋簷下》換到竹圍還真是換對了。故事說的是一個因意外而崩壞的家庭,舞台本就是個老舊殘破的屋子,搭配上竹圍微微從上方風扇透進的光,還有時不時傳來的捷運聲,強化了這場所 (家庭) 的脆弱與真實性 (感覺老房子都會建在軌道邊~)

這是一個簡單的五口之家:爸爸、媽媽、大姊、二姊、小弟。當中的大姊,因為一場大雨意外而失蹤,就此這個家庭就變了調。《屋簷下》的走向是倒著來的,先讓觀眾看到意外後的狀況,再將時間慢慢推往過去,將一段段的往事插在故事中。所以,我們看到的是,穿著黑衣的大姊 (蔡佾玲飾),身旁跟著個也是全身黑的男子 (洪健藏飾),可以自由在屋裡走動,甚至是穿牆而入 (離觀眾最遠的那個平面為屋子的其中一道牆)。然後,精神錯亂的父親 (邱安忱飾) 與堅強卻心力交瘁的母親 (陳佳穗飾),讓家庭的地基搖搖欲墜。小女兒 (林曉函飾) 與兒子 (高丞賢飾) 因金融海嘯而丟了工作,不敢讓父母知道。一家人的和平關係就建築在危險的謊言上。

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家書快遞(6)給哥哥的信_張棉棉

文/張棉棉

哥:
        過年前的大掃除,找到你得到兒童楷模的獎狀兩張。當時的市長還是黃大洲,上頭貼著你六歲時候的大頭照,小小的臉看起來有些拘謹的樣子。

接下來這些都是小時候媽媽說給我聽的。
   
        我出生的時候你三歲,當時有一個新聞是一個小哥哥看著剛出生的嬰兒還沒長好的頭頂不斷跳動,一時好奇就拿一根牙籤戳下去。我出生之後,你時時守在嬰兒床旁邊,護著我的頭頂不讓來探視的客人們碰壞。或是一起去逛專門賣美國零食的雜貨店,只有你可以一句話就讓我把看起來太貴的東西乖乖放回架子上。你曾經想以當時最愛的小蜜蜂卡通裡面蜜蜂公主的名字替我命名,雖然最後我不叫張美雅,但也的確像小公主一樣被守護著度過童年。
拿著這兩張已經有點泛黃的獎狀,一個人在家裡感受到排山倒海的愛。
接下來這些是我記得的。

       只要我想跟,你一定不嫌煩的帶我去跟同學玩,還要一邊照顧我不要受傷跌倒。穿過走廊來跟三年級的男生低聲下氣說拜託你不要欺負我妹妹好嗎。穿著制服來補習班接我下課。一通電話在還沒有高鐵的年代坐上飛機趕到高雄陪我度過最困難的時候。一通電話提著行李廂出現在演出的後台。出現在每一場我特別需要你在的演出,然後帥氣的丟五百塊在前台說不用找。專門為我一個人設計的行銷課程PPT替我培養生活第二技能,對不起我才上到第三課。各種問題只要打給你一定可以得到解答。我的哥哥是天才。我的朋友們也都這麼說。謝謝你對不起,兩句話在心裡交替著對你說好多次。

        兒童楷模已經長成青年楷模,去到哪裡都讓我覺得驕傲。太好了,好到替你擔心再這樣把我跟爸爸扛在肩上你吃得消嗎。

        大嫂寄來一段影片,是你在電視前面看MIB手舞足蹈地替他們中文配音,一邊看一邊笑,一邊想也太長了吧這段影片,但心裡面很高興。謝謝大嫂,我知道有她在,你就又可以回到像小時候嘴裡哼著你編的歪歌,跳著不協調的舞無憂無慮那樣。

        掃墓的時候在你軍事化的口令底下,我們總是一行人快速地買好金紙、快速的捻香頂禮,然後排隊等著低頭報告生活近況。
妳放心,妳把哥哥教得太好了,所以我跟爸爸在他照顧下沒什麼好煩惱的。
請繼續守護他身體健康、生活開心、可以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覺得滿足。

你好我就好,這就是我的生活近況。
  
然後希望這封信你永遠不要看到。

                                                                                                                 


張棉棉 飾/大女兒淑宜、張太太 (2014版)
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第二屆,現為末路小花劇團團員。

近期演出作品:
末路小花《小尾牙》、《魔法外套》、《奇幻保健室》、《小壞物》、《小茶會》、《末路小花》
台南人劇團《Re/Turn》巡演版、《安平小鎮》、《穿妳穿過的衣服》、《吻在月球崩毀時》。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家書快遞(5)回憶裡的蛋捲冰淇淋_王詩淳


回憶裡的蛋捲冰淇淋
文/王詩淳

    單親家庭長大的小孩,多少對家的定義還是有些不同的。我不會說這個不同是單薄、或是不健全,因為「家」的概念是日積月累的社會價值觀而來,核心是相同的,但形式不見得必須得「統一規格」。(怎麼好像變成支持多元成家的文章了?)

    我們的家族成員,個性上都具有較強烈的獨立性,自然而然,家人之間的相處,也就會變得比較像朋友一般。去年為了某齣戲的節目單,回到我爸那邊去翻箱倒櫃地尋找小時候的照片,可想而知,這一找下去,就陷入那種搬家前整理東西的記憶漩渦。看著那些照片,突然想起蛋捲冰淇淋。那是我小時候某個時期最愛吃的東西,我不知道是哪家的,但一定不只是麥當勞。印象中,爸媽常常買給我吃,可是我吃蛋捲冰淇淋的技術很爛,舔著舔著,那座白色的小山就愈來愈歪,然後整坨掉到地上,像漫畫中的便便一樣。有時候是坐在爸爸肩膀上吃,夏天天氣熱,吃著吃著,融化的冰淇淋變成了乳白色的水滴,滴在我爸的頭髮上。

    成長的過程中,我和我妹像是交換禮物一樣,分別跟我爸我媽住過一陣子,就算是兩個姐妹一起跟誰住,生活重心也幾乎在學校和朋友身上了。而現在家人們各自住在不同的地方,有著自己的生活。這兩次演出靖惇的作品,不管是《台北詩人》或是《屋簷下》,裡面都有一個很強烈的「全家團圓」的意念,父母對著小孩說「你為什麼都不回家」、「不回來也不會說一聲」。對我來說,家或家人,卻不是只要聚在一起、或住在一起才算數。那份心中的情感牽絆,就好像回憶裡那甜膩的蛋捲冰淇淋,永遠在陽光下閃著融化的微光,卻也永遠不會有吃完的一天。




王詩淳 飾/母親 (2014版)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主修表演。

近期劇場表演經歷:動見体《離家不遠》、《台北詩人》;音樂時代《隔壁親家》、《渭水春風》;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文生.梵谷》、《約會》、《Michael Jackson--Back to 80’s》、《SMAP x SMAP—In Love with 90’s》;屏風表演班《京戲啟示錄----典藏版》、《救國株式會社》;On and IN表演工作室《公開場合的私人恐懼》、《寞日寓言》;O劇團《再見茉莉花》;沙丁龐客劇團《帽似真愛》;如果兒童劇團《捕夢的小孩》;戲盒劇團《窗明几淨》;非常林奕華《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等。
劇場導演經歷:O劇團《三房一廳》、2012 V-Day in Taipei《陰道獨白》(雙導演)、音樂時代《隔壁親家》南海版執行導演、天作之合《MRT》。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屋簷下》Under the Roof 演出簡介

屋簷下  Under the Roof

王靖惇最怪誕的家庭荒謬喜劇 
2011首演後讓人最想打電話回家的動人之作。
睽違三年,2014再度震撼上演!

一場大水,使家中長女生死未卜、行蹤成謎
父親過度悲傷而崩潰失智
原本安穩的家庭從此分崩離析
久未返家的姐弟,各自帶著秘密返鄉過節
為了解開這一道複雜難解的家庭習題
母親重新揭開屋簷下無法面對的真相

好評推薦 
台灣重量級劇作家 紀蔚然
靖惇在這齣戲裡塑造了一個絕妙母親的角色,讓我想到我母親和其他我們熟悉的母親,光是這點就值得一看。

台灣中生代劇場導演 符宏征
在《屋簷下》劇本中,靖惇的筆法更見洗練,情境轉折進行得非常明快。在日常生活題材中注入詩意魔幻,也變成了他近年創作的特色之一。靖惇試圖在平凡中尋找一個美學的距離,亦即透過一種詩意的觀點,去揭開人性的隱晦。

資深劇場工作者 謝東寧
新生代劇場創作者王靖惇,以自身家庭經驗與社會新聞出發,描寫一個台灣中下階層生活困境的作品《屋簷下》,單就創作者的這份意圖與實踐,就足夠令人不禁動容。

中國時報記者 汪宜儒
《屋簷下》呈現出的黑色、荒謬與冷冽,頗有紀蔚然式的風格。透過醫者操刀般的細微與犀利,以荒謬嘲諷的冷調,解剖透視一段家庭關係。

 演出及創作團隊 
編  導  演|王靖惇
演出人員|邱安忱、王詩淳、高丞賢、張棉棉、林曉函、洪健藏
舞台設計|陳建蓉
燈光設計|盧建安
音樂設計|林桂如
服裝設計|林秉豪

製作經理|張乃惠
執行製作|潘思廷
行銷宣傳|蔡采臻


 演出場次 
04/24(四)1930*
04/25(五)1930*
04/26(六)1430 1930
04/27(日)1430*1930

*為演後座談場次


 演出地點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台北市中山南路21-1號,捷運中正紀念堂站)


 演出票價 
600元
購票請洽 兩廳院售票系統 02-33939888



 折扣優惠 
動見体2014年度四戲套票《屋簷下》、《台北詩人》、《野良犬之家》、《離家不遠》,2/73/2期間,四齣戲各任選一場次即可享套票65折優惠;僅限150套,售完為止。(萊爾富及I-bon恕無法提供此優惠,請至兩廳院端點或網站購票;套票恕不退換)
身心障礙人士及其必要陪同人員(限1人)購票享5折優惠。(入場需出示有效證件)
兩廳院之友、誠品會員、台新銀行卡友、國泰世華卡友、學生購票享9折優惠。
團體訂票詳情請洽動見体劇團,(022301-1314


*以上優惠恕無法重複使用。


 注意事項 
◎ 本劇演出內容屬 輔導級,未滿12歲之兒童不得觀賞,12歲以上18歲未滿之少年需父母或
     師長注意輔導觀賞。
◎ 為維護演出品質及觀眾權益,演出開始後恕不開放遲到觀眾入場。
    敬請各位觀眾務必注意觀賞的場次時間,以免遲到向隅。
◎ 一人一券,憑票入場。退、換票事宜請於演出10天前辦理,並需酌收票價10%手續費,
    逾期不受理。套票恕不退換。


主辦單位: 動見体劇團
指導單位: 文化部
贊助單位: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台北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