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動見体2011《屋簷下》表演藝術評論台_by 謝東寧

寫實的裂縫《屋簷下》

文/謝東寧
原文出處/ 表演藝術評論台

劇作家的匱乏,大概是台灣戲劇界的最大隱憂,沒有足夠的劇作家,書寫屬於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情感與歷史,那麼劇場永遠只能是「隔岸」的想像與模仿。特別是新生代劇場創作者──方便精彩的外國翻譯劇本、電視卡漫的異想世界、或者是中產生活的虛華想像,作品忽略了創作者真實的過去背景與當下現實,劇場害怕連結的,反而是廣大人民生活的真實,導致來看戲的觀眾也永遠受限於特定的族群。

動見体2011《屋簷下》_表演藝術評論台by 雷煦光

寫實美學向度下的劇本佳構《屋簷下》

文 / 雷煦光
原文出處 /表演藝術評論台

在一個中秋節的夜晚,老父堅持家人都得回家團圓才開動晚餐,在這個平淡的日常時刻,戲劇開始。在劇本結構方面,《屋簷下》是一部工整的戲劇文本,符合「懸疑、危機、衝突、懸解」等等的基本理論架構:平淡的中秋節晚餐前夕、看似普通的兩老對話,鋪陳出「等待」的懸疑氣氛。我們大約知道老夫妻日常相依為命,中秋團圓夜正等著三位子女返家圍爐,而在這樣的日常之中,透過失智老人對廉價人聲洋娃娃的愛戀、以及老妻的某種欲言又止,加上場面調度方面透過重複播放洋娃娃的機械人聲、特意放大洋娃娃(實際上代表淑儀)的詭異感以及老妻對失智老人依戀洋娃娃這件事的煩忿,再再鋪陳出一種迥異於日常的懸疑氣氛。這個懸疑的鋪陳襯托在不時飄過的喪亡意味的黑衣人(淑儀和台生),指涉的意味就更明顯了,當然,也就涉及到了場面調度上「詮釋與過多詮釋」的不穩定狀態,不過這無傷大雅,稍候論及。

動見体2011《屋簷下》觀後分享_by于善祿老師

文 / 于善祿
原文出處 / LULUSHARP

該劇的導演王靖惇和動見体行政兩次到我不同的課堂做校園行銷推廣時,靖惇都提到了他和他父親的故事──每天都要打電話回家,有一次忘了,幾乎搞得天翻地覆(詳細說法,可參考節目單上導演的話〈那條我與家人之間的線〉),這個故事引來課堂學生的驚呼,因為大部分人都覺得這個甜蜜的負擔似乎有點沉重,而在靖惇創作此劇本時,這件事也經常出現在他腦海。

動見体2011《屋簷下》觀後分享_by觀眾黃先生

文 / 黃先生
原文出處 / makespeare的網路日誌

這齣戲,主題沉重但筆調恢諧,角色鮮明且立論明確,
在捷運駛過的真實背景音烘托之下,
我看見了編導想敘說的這樣一個平實卻又複雜的五口之家。
   
家,看似最溫暖最讓人安心的地方,
卻也可能是我們一輩子說最多謊的地方,
原因無他,只是"不想讓他/她擔心"
其中,"/"往往是父母,因為父母的盼望是子女的壓力,
父母無私的愛,常讓子女不知該如何回報,
似乎唯一能做的就是快點長大快點獨立,不再讓父母擔心,
於是,善意的謊言一句句冒出,一句句堆疊,
親子關係也因此越拉越遠。
   

動見体2011《屋簷下》觀後分享_by JimmyBlanca

文/JimmyBlanca


「咦?怎麼會在竹圍演出?」這是我當初在售票系統上看到這檔戲時所冒出的問號。感覺動見体是個偏現代的劇團,和充滿野性原始氛圍的竹圍搭不上。後來才知道,動見体其實是皇冠小劇場暫時歇業的受災戶。(OS: 是說皇冠啥時要重新開幕呀,我好想念唷!) 不過,《屋簷下》換到竹圍還真是換對了。故事說的是一個因意外而崩壞的家庭,舞台本就是個老舊殘破的屋子,搭配上竹圍微微從上方風扇透進的光,還有時不時傳來的捷運聲,強化了這場所 (家庭) 的脆弱與真實性 (感覺老房子都會建在軌道邊~)

這是一個簡單的五口之家:爸爸、媽媽、大姊、二姊、小弟。當中的大姊,因為一場大雨意外而失蹤,就此這個家庭就變了調。《屋簷下》的走向是倒著來的,先讓觀眾看到意外後的狀況,再將時間慢慢推往過去,將一段段的往事插在故事中。所以,我們看到的是,穿著黑衣的大姊 (蔡佾玲飾),身旁跟著個也是全身黑的男子 (洪健藏飾),可以自由在屋裡走動,甚至是穿牆而入 (離觀眾最遠的那個平面為屋子的其中一道牆)。然後,精神錯亂的父親 (邱安忱飾) 與堅強卻心力交瘁的母親 (陳佳穗飾),讓家庭的地基搖搖欲墜。小女兒 (林曉函飾) 與兒子 (高丞賢飾) 因金融海嘯而丟了工作,不敢讓父母知道。一家人的和平關係就建築在危險的謊言上。

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家書快遞(6)給哥哥的信_張棉棉

文/張棉棉

哥:
        過年前的大掃除,找到你得到兒童楷模的獎狀兩張。當時的市長還是黃大洲,上頭貼著你六歲時候的大頭照,小小的臉看起來有些拘謹的樣子。

接下來這些都是小時候媽媽說給我聽的。
   
        我出生的時候你三歲,當時有一個新聞是一個小哥哥看著剛出生的嬰兒還沒長好的頭頂不斷跳動,一時好奇就拿一根牙籤戳下去。我出生之後,你時時守在嬰兒床旁邊,護著我的頭頂不讓來探視的客人們碰壞。或是一起去逛專門賣美國零食的雜貨店,只有你可以一句話就讓我把看起來太貴的東西乖乖放回架子上。你曾經想以當時最愛的小蜜蜂卡通裡面蜜蜂公主的名字替我命名,雖然最後我不叫張美雅,但也的確像小公主一樣被守護著度過童年。
拿著這兩張已經有點泛黃的獎狀,一個人在家裡感受到排山倒海的愛。
接下來這些是我記得的。

       只要我想跟,你一定不嫌煩的帶我去跟同學玩,還要一邊照顧我不要受傷跌倒。穿過走廊來跟三年級的男生低聲下氣說拜託你不要欺負我妹妹好嗎。穿著制服來補習班接我下課。一通電話在還沒有高鐵的年代坐上飛機趕到高雄陪我度過最困難的時候。一通電話提著行李廂出現在演出的後台。出現在每一場我特別需要你在的演出,然後帥氣的丟五百塊在前台說不用找。專門為我一個人設計的行銷課程PPT替我培養生活第二技能,對不起我才上到第三課。各種問題只要打給你一定可以得到解答。我的哥哥是天才。我的朋友們也都這麼說。謝謝你對不起,兩句話在心裡交替著對你說好多次。

        兒童楷模已經長成青年楷模,去到哪裡都讓我覺得驕傲。太好了,好到替你擔心再這樣把我跟爸爸扛在肩上你吃得消嗎。

        大嫂寄來一段影片,是你在電視前面看MIB手舞足蹈地替他們中文配音,一邊看一邊笑,一邊想也太長了吧這段影片,但心裡面很高興。謝謝大嫂,我知道有她在,你就又可以回到像小時候嘴裡哼著你編的歪歌,跳著不協調的舞無憂無慮那樣。

        掃墓的時候在你軍事化的口令底下,我們總是一行人快速地買好金紙、快速的捻香頂禮,然後排隊等著低頭報告生活近況。
妳放心,妳把哥哥教得太好了,所以我跟爸爸在他照顧下沒什麼好煩惱的。
請繼續守護他身體健康、生活開心、可以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覺得滿足。

你好我就好,這就是我的生活近況。
  
然後希望這封信你永遠不要看到。

                                                                                                                 


張棉棉 飾/大女兒淑宜、張太太 (2014版)
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第二屆,現為末路小花劇團團員。

近期演出作品:
末路小花《小尾牙》、《魔法外套》、《奇幻保健室》、《小壞物》、《小茶會》、《末路小花》
台南人劇團《Re/Turn》巡演版、《安平小鎮》、《穿妳穿過的衣服》、《吻在月球崩毀時》。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家書快遞(5)回憶裡的蛋捲冰淇淋_王詩淳


回憶裡的蛋捲冰淇淋
文/王詩淳

    單親家庭長大的小孩,多少對家的定義還是有些不同的。我不會說這個不同是單薄、或是不健全,因為「家」的概念是日積月累的社會價值觀而來,核心是相同的,但形式不見得必須得「統一規格」。(怎麼好像變成支持多元成家的文章了?)

    我們的家族成員,個性上都具有較強烈的獨立性,自然而然,家人之間的相處,也就會變得比較像朋友一般。去年為了某齣戲的節目單,回到我爸那邊去翻箱倒櫃地尋找小時候的照片,可想而知,這一找下去,就陷入那種搬家前整理東西的記憶漩渦。看著那些照片,突然想起蛋捲冰淇淋。那是我小時候某個時期最愛吃的東西,我不知道是哪家的,但一定不只是麥當勞。印象中,爸媽常常買給我吃,可是我吃蛋捲冰淇淋的技術很爛,舔著舔著,那座白色的小山就愈來愈歪,然後整坨掉到地上,像漫畫中的便便一樣。有時候是坐在爸爸肩膀上吃,夏天天氣熱,吃著吃著,融化的冰淇淋變成了乳白色的水滴,滴在我爸的頭髮上。

    成長的過程中,我和我妹像是交換禮物一樣,分別跟我爸我媽住過一陣子,就算是兩個姐妹一起跟誰住,生活重心也幾乎在學校和朋友身上了。而現在家人們各自住在不同的地方,有著自己的生活。這兩次演出靖惇的作品,不管是《台北詩人》或是《屋簷下》,裡面都有一個很強烈的「全家團圓」的意念,父母對著小孩說「你為什麼都不回家」、「不回來也不會說一聲」。對我來說,家或家人,卻不是只要聚在一起、或住在一起才算數。那份心中的情感牽絆,就好像回憶裡那甜膩的蛋捲冰淇淋,永遠在陽光下閃著融化的微光,卻也永遠不會有吃完的一天。




王詩淳 飾/母親 (2014版)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主修表演。

近期劇場表演經歷:動見体《離家不遠》、《台北詩人》;音樂時代《隔壁親家》、《渭水春風》;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文生.梵谷》、《約會》、《Michael Jackson--Back to 80’s》、《SMAP x SMAP—In Love with 90’s》;屏風表演班《京戲啟示錄----典藏版》、《救國株式會社》;On and IN表演工作室《公開場合的私人恐懼》、《寞日寓言》;O劇團《再見茉莉花》;沙丁龐客劇團《帽似真愛》;如果兒童劇團《捕夢的小孩》;戲盒劇團《窗明几淨》;非常林奕華《男人與女人之戰爭與和平》……等。
劇場導演經歷:O劇團《三房一廳》、2012 V-Day in Taipei《陰道獨白》(雙導演)、音樂時代《隔壁親家》南海版執行導演、天作之合《MRT》。